October 28, 2012

七月一趟台東行

七月中旬,日頭正烈,跟大學同學來了一趟南迴普快車懷舊之旅,目的地是台東。去了鐵道藝術村、台東誠品、熱氣球節(少了半夜排隊的衝勁,證明年紀大了)、山里車站、多良車站,以及民宿對面的沙灘。最令人難忘的,是民宿老闆帶我們去觀星的半山腰,頭一抬,有四分之三的夜空在一閃一閃,甚至第一次看到了銀河。

跟這群朋友,從大學一路玩,玩到現在開始成家立業,還能湊在一起,多難得。


October 4, 2012

蘋果內幕

假設 Apple 的神祕面紗有五層,如果在這本書之前的相關書籍約略是揭開了第一層,《蘋果內幕》則大概是把第二層掀開了一半。可能有兩種狀況,第一,其實外界人士所能知道的「蘋果內幕」也差不多就是這些,第二,(可用文字表達出來的)「蘋果內幕」其實本身也就如此而已。

我不反對作者(或編輯)說 Apple 違反了「主流的」企管實務,但如果說它違反了「所有的」企管原則,那就是大錯特錯了,顯然說這句話的人並沒有真正理解「企管」到底是什麼。

還記得在課堂上,同學們輪流報告課本上的討論題,其中一題就是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哪一種「比較好」,當時封閉系統的例子就是 Apple。大部分人都是 Wintel 架構的使用者,不少同學都慣用 Google 的搜尋引擎,態度自然而然偏向開放系統,但每當老師追問「為什麼?」的時候,不難發現諸多理由幾乎都很難站得住腳。要判斷何者「比較好」,至少要先釐清目標,包括廠商的目標和顧客的目標(需求),接著才有繼續討論的基礎。

按照作者的說法, Apple 既然違反了主流的企管實務,無疑它就是特例。至於少了賈伯斯的 Apple 還能紅多久,恐怕目前是不會有人知道答案的。我認為到目前為止,這本書很難稱得上是「今年最好看的商業書」。

September 9, 2012

我與微軟,以及我的夢想

我不是微軟的 fan,也不是 Paul Allen 的 fan。

Paul Allen 的前半生便是和 Bill Gates 創辦了微軟,書的前半部也就順著年代描寫微軟早期的發展過程。那是「個人電腦」剛要萌芽的年代,你會發現,Bill Gates、Paul Allen、Steve Jobs、Stephen Wozniak 都看同樣的雜誌,在其他人不相信「個人電腦」會發展起來的同時,他們都相信將來每個人、每戶人家都會有一台電腦。當然,看出這個趨勢的人不只他們,只不過其他人的事業沒有他們那麼成功而已。(別忘了被 Apple 揶揄的 IBM。)

書裡關於微軟的故事大概在 200 頁左右結束,如果要把這部分濃縮成一句話,那就是,Bill Gates 對他不公平、佔他便宜,Paul Allen 是遠見者,不跟 Bill Gates 計較但始終記仇。雖然 Paul Allen 還是讚賞 Bill Gates 的天賦和他在行銷、銷售的貢獻。這是自傳,讀者可能永遠沒辦法判斷他所描述的是不是事實。他和 Bill Gates 的合作模式或許也會讓你聯想到 Steve Jobs 和 Stephen Wozniak 的關係。

September 3, 2012

純粹的孤獨

原文書名是 The Proof of Love

對數學系的學生來說,「證明」(proof)是再熟悉不過的字眼(trivial則令人恐慌),一個問題,好的角度、清晰的邏輯,往往能有解答。羅素說,數學不只是真,更有至高的美,一種冰冷而樸實的美,是絕頂的純粹。就如書中主角 SL 所說:「它是你能發現的最乾淨的東西。」那是純粹理性的世界。

以前,我總認為,愛,或者說,感情,不在這個世界中。

June 6, 2012

生意人.悅日人.漣漪人

雖然這是集結朱平在雜誌上的舊文章,但仍極具啟發。他有些不同於主流的想法和做法,我還蠻喜歡的。例如,在生活上提倡「大陽台居住空間」的想法,鼓勵讀者做個悅日人 daymaker 和漣漪人 ripplemaker(我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什麼是悅日人、漣漪人);在生意上不追求利潤極大化,把 20% 的利潤回饋給員工;在消費哲學上,疾呼 We vote with what we buy,每一次消費都是一次投票,表示你支持那家公司的價值與做法,換句話說,如果你不喜歡某家公司的價值,就不要買它的東西。

他也對 Love what you do vs. Do what you love 提出自己的看法、一直鼓勵年輕人學好英文,告訴讀者,如果你不喜歡什麼,就動手做些不一樣的事情,就像印度聖雄甘地所說的,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.

除了這些,他也在每篇文章最後都給讀者出了「家庭作業」,有時是看 YouTube 影片,有時是邀請讀者看完某本書之後,到他的部落格分享讀書心得,有時是介紹他覺得很棒的網站。我第一次有很強烈的念頭想要買電子書,因為我可以直接連結過去,做我的家庭作業。

這是一本不太像書的書,從外觀設計到內頁編排,還有朱平親手噴在上面的麝香味。

March 22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七)

5:43 我在街頭按下今天第一次快門。
6:00 我獨自走到 Salzach 河邊,天上正飄著小雨,看不到日出。錄下一段早安薩爾茲堡。
6:08 小巷弄中的行人比想像的多。
6:10 咖啡店已經準備要迎接第一位客人了。

清晨 5:43 的薩爾茲堡街頭

March 21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六)

雖然行程是奧地利和捷克兩國,但今天上午我們會踏上德國的土地。

國王湖(Königssee)

距離薩爾茲堡僅約 24 公里,位在德國最東南的角落。國王湖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所形成的冰河湖,完全被阿爾卑斯山脈環抱(除了出口處有城鎮),當中還包括德國第三高峰 Watzmann(高 2713 公尺),湖區大部分都被包含在 Berchtesgaden 國家公園裡。湖水清澈翠綠,水質甚至達到飲用水的標準,是德國最乾淨、最美麗的湖泊。據說希特勒也在附近設立行館,取名鷹巢(Kehlsteinhaus)。

國王湖

March 20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五)

早餐前,我又上了城堡拍下清晨的小鎮,也到河邊走走,這條河就是流經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(Vltava),此處是上游。清晨的克倫洛夫(Český Krumlov)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,住家和旅館的煙囪,還冒出裊裊炊煙。這是捷克最美的小城。

克倫洛夫(Český Krumlov)

March 19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四)

今天早上離開了百塔之都布拉格,實在是意猶未盡啊!

卡羅維瓦利(Karlovy Vary)

很清幽的小鎮,有些人將之簡稱為 KV。遊覽車只能停在外圍,必須搭接駁車進去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普普大飯店(Grandhotel Pupp),是卡羅維瓦利最古老的旅館,莫札特小時候和爸爸來住過。

清幽的卡羅維瓦利

March 18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三)

前幾天在路上看到查理大橋的明信片,有兩種覺得特別好看,一種是無人的查理大橋,一種是霧裡的查理大橋。白天橋上總是滿溢著觀光客,要拍無人的大橋只能早點去了。前一晚,利用飯店裡的網路,先用 Google map 查好前往查理大橋的路線,那時還不知道,捷克的地鐵和公車大約早上 5 點、 5 點半就營運了,我查了步行的路線,單程 2 公里多一點,約 35 分鐘。查完地圖猶豫了一下,決定還是要去看看。

今天一早,還不到 5:30,天還沒亮,我就頂著零下的低溫出發了。路上的行人極少,還遇到兩次醉漢,逼得我神經緊繃了一下又一下。順利抵達時,整座橋上大概只有十個人吧,雖然沒有霧,但天色正好轉亮,我看見有另外四人帶著腳架來取景,後來,我們五個人很有默契,站成整齊的一橫排,彼此都不會被干擾。只有我沒有帶腳架。我們沒有交談,他們各自忙著調整各項設定,調整角度,試拍。大概是我相機的快門聲不同,右邊那位男子撇過頭來瞧了一下。看著眼前的光景,我們都專注地捕捉自己想捕捉的畫面,然後,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拍完收工。

安靜地,看著即將甦醒的布拉格,輕聲道早安。

Dobrý den, Praha.

即將甦醒的布拉格

March 16, 2012

奧地利與捷克,一場波希米亞夢(一)

飛機降落在維也納機場,是早晨 6:00 左右。曾經幻想過幾個想去的歐洲城市,倫敦、巴黎、慕尼黑、巴塞隆納等等,卻沒想過是從音樂之都踏上這塊土地。

飛機上的日出時刻